松材线虫病是具有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发病快、治疗难、传播广,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我国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至今已扩散蔓延至全国19个省701个县(市、区)。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在凤城市、振兴区、宽甸县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为确保我市259.83万亩松林资源安全,市林草局组织实施五年攻坚行动,有效控制了疫情在我市发生和蔓延。2020年振兴区顺利拔除疫区,是我省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第一个实现疫区拔除的县(市、区);2022年宽甸县拔除疫区,凤城市实现无疫情。
一是强化监测,全面掌控疫情。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智能识别枯死松树等技术手段,结合人工地面“网格化”监测,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确保及时发现、报告和封锁疫情。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松材线虫病检测鉴定能力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省级松材线虫病检验鉴定中心,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宽甸、凤城、东港、振安区也先后建立县级松材线虫病检验实验室。
二是严格执法,管好疫木流通。加强检疫执法力度,严格检疫复检,做好涉松企业尤其是电力、电信、厂矿等单位调入的松木及其制品的检验,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加工、经营、使用疫木及其制品行为。查处销毁外地非法流入涉疫木包装箱1989套。2021年联合公安部门破获“8.30妨碍动植物防疫、检疫系列案件”是国内破获的影响范围最大的境外疫木流入案件,涉及13个省,疫木数量巨大。该案件的侦破,促成国家海关总署对从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国进口松木检疫政策的调整和强化,为国家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林草局、省政府给予通报表扬。
三是加强监管,提高除治质量。建立健全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除治体系,在冬春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集中对疫情发生林班内的枯死(濒死)松树进行伐除及无害化处理。疫木除治施工全程监管,市、县、乡镇三级层层落实,对疫木清除承包单位进行监控把关,做到开始有指导,中途有检查,事后有验收,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结合。市局在疫木清理除治过程中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指导和清除工作质量验收。
四是久久为功,深化防控质效。将疫情防控与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储备林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修复工程和林草产业发展、古树名木和重要地标性景观松树保护项目相结合,染病林分优先纳入工程项目进行补植补造和系统治理。
目前,凤城市疫点乡镇监测普查情况良好,其他地区松科产业逐步恢复。